100青年艺术季现场|从"NOVA"到"N"最鲜活的青年艺术生态

2025.05.14

2011年,NOVA的命名预示了青年艺术100的使命:以挖掘和推荐青年艺术家为己任。2025年,我们选择以最简单的字母“N”承载最丰沛的时空维度,亦是品牌基因的延续和对当下以及未来的多重注解——从NOW的在场性到NOVA的爆发力,从N次方的群体势能到N种未来的平行想象,十四年的轨迹,交织成一张充满张力的网,托起青年艺术的无限可能。这么多年的探索,让ART NOVA 100从展览升维至艺术创造力的孵化器,我们不是等待群星闪耀,而是亲手参与星辰的诞生。十四年了,我们依然相信:艺术不是名词,而是动词;不是答案,而是追问。5月邀你踏入这片N的场域,见证艺术未来的显形。

2025年5月8日,100青年艺术季暨2025青年艺术100年度展在星地艺术中心已经拉开帷幕。十四载耕耘,青年艺术100已从一颗新星(NOVA)成长为照亮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璀璨星系。自2011年创立以来,平台累计推荐1200+青年艺术家,其中300+艺术家与国内外画廊/机构合作并实现首次个展,150+件作品进入美术馆展览和收藏体系,构建起青年艺术最具活力的价值网络。2025年,我们将年度展主场迁至星地艺术中心,不仅是对空间可能性的探索,更是对艺术生态进化的实践宣言。

“时刻”,因为它消逝得太快,反而在记忆中被反复咀嚼,因此变得格外清晰与珍贵。艺术有太多东西无法言说,不是不愿言说,而是语言常常难以触及那些极为重要的时刻,一段情感、一些记忆、转瞬即逝的感受、那些决定性瞬间。“时刻”作为一种时间观念,它拒绝将时间理解为线性思维,它是意识的停顿与绵延,是决定记忆或遗忘的过渡,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选择与行动之中。

正因“时刻”如此珍贵,它在当下时间的加速与失序中更易流逝。时间因加速而涣散,由于没有停顿,一切事物都显得须臾即逝,因而也难以生发出重量与意义。我们因什么而铭记某些时刻,而又无意中遗忘了另一些?经历可以沉淀在记忆里,也可以凝固在艺术创作之中。不管是有意识的再现时间,还是无意识的表现时间,时间都始终存在。当存在变为时刻,这种变化本身即是一种对抗。于是,我们追问,是什么塑造了艺术家的创作?那些值得铭记的时刻又如何成为抵抗遗忘的艺术?

展览作为艺术创作的“呈现时刻”,从强调作品转至对艺术家主体的关注,例如情感、故事、在地性、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等。我们希望调动观者的想象,穿透艺术作品、画面、图像与文字,用直觉触摸那些可感知的存在,让存在本身被照亮、被铭记。

入围艺术家名单:

芭芭拉·凯琪科瓦、白诗齐、查未澜、潮汐共和UNITIDE(耿直×王墨石×胡卓君×宫一宁×王和)、陈宝仪、陈锐城、陈子绪、范志坤、方政、郭定奋、郭汝琳、郝龙、何梦雨、何情、何烨、胡景正、胡林昊、黄静瑶、黄丽滔、黄紫、吉嘉、蒋雨桐、可欣、邝智轶、黎家齐、李非凡、李想、李玺之、梁宇珏、廖智新、林怡、刘冠南、刘炯程、刘默霏、刘鹏航、龙彬、吕艺杰、梅雨璐、牛元康、戚依然、秦思琪、任露、阮叶旻、孙叶凡、谭不如、汪雪晗&刘明泽、王必成、王浩、王靖云、王永恒、王铮、吴阿民布和、吴秉航、吴磊、向芯逸、谢晚词、颜祺涵、杨欣煜、杨梓靖、袁泽强、袁晗寒、张尔窈、张抒言、张兴义、赵嫣然、郑景人、郑以文、郑玉伟、周敏洁、朱丹阳、邹佳豪


RECOMMEND | 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