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句古话“无徽不成镇”,这个徽字指的正是歙县,作为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徽商发源地,这里可以追溯两千多年的文脉历史!从秦始皇赐县名“歙”,到隋代古城墙,再到建于唐的渔梁坝,跨明清两朝建成的棠樾牌坊……连水畔乡村也透着不俗的底蕴,父子尚书、宰相故里的雄村,只卖花不打渔、家家都是盆景艺术家的卖花渔村,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阳产土楼,都是一幅幅绝美的水墨山水画。
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、山西平遥、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,四五月的徽州古城温润不躁,城中保存着知名的许国牌坊及徽州府衙多个古迹,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大户宅邸。一天里有时细雨绵绵,或又拨云见日的晴爽明朗。杜鹃粉黛铺墙来,竹影清风好时节。
来安徽许多次,终于在徽州古城住进徽派古宅!斗山街口的江祥泰茶文化会馆由四座徽州古宅修缮而成,不仅是徽商茶主题的博物馆,众多文物和旧照再现了江家做徽州茶商的盛景,其中《徽州至广州路程》札记、《做茶节略》、信件等,为江氏亲笔撰写,详尽展示了徽州茶商制茶、贸易的情形。甚至中厅还有一艘远洋大帆船,就是一座浓缩徽商制茶商贸的场景再现。
青砖瓦黛,古香古色,这里还是特色民宿和茶馆。小憩在廊院,品徽派围炉下午茶,主打一个意境慢生活。进到房间居然有种和平饭店既视感!中式、日系、英伦、东瀛及航海文化等等主题。
徽州古城码头坐上徽商印象摇橹船,沿江而下,摇啊摇就摇到了渔梁,山光水色美景尽收,当然江边步行过去也可以,约有两公里的青石路。
渔梁村,始建于隋唐,盛于明清,曾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水路码头,作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,村落至今保持着古代街衢、水埠和码头。最为壮观的滚水大坝,如今已经是当地人戏水捕鱼的闲趣之地,更是路人游客踏青打卡地。
歙县自古人才辈出,尤其雄村“父子尚书,宰相故里”的盛名。这里民风淳朴热情,问路偶遇一位慈祥的耋耄老妪,中气十足由桃花坝讲到竹山书院,由牌坊又讲到山中天的颜真卿真迹……看过听过,一次儒道释的徽文化研学旅行。
沿着新安江盘山行,迎来淅淅沥沥的春雨,就在云雾缥缈之间来到一个桃花源。卖花渔村是依山而建的原生态村落,道路狭小曲折,甚至错车都困难。走在街巷,家家户户都是盆景花园,村民世代以种花树盆景为业。因村形如鱼,所以得名卖花不打渔的卖花渔村。
歙县,如同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,每一页都有独特的故事,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收获,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,继续前行。
文|嘎兰
图|陈岩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