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月城西昌,融入北京胡同,便有了彝席之地。
月满北锣,双城奇境,一座非典型四合院,虽是北锣周边最大的宅院,却安静且低调地隐匿于民居之中,就此成为北锣鼓巷的文艺奢华新地标。
灰色砖墙点缀着朱红瓦片,门口一轮明月,独特的气质,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。推门而入,瞬间开启一场治愈之旅:前厅四壁的宫廷彩绘,富贵夺目,曾获大奖;门楣之下,有彝文写着“五谷丰登,风调雨顺”;照壁之上,有“连年有余”的浮雕,对着大门的一眼流水里,一抹蓝莲,正伫立于游鱼之中。
前院伫立一棵海棠,一棵玉兰,所谓玉棠富贵,亭亭玉立,抵消了老宅的沉稳,增添了灵动。四面院墙环护,大气幽雅的庭院空间像山水画般,徐徐展现在眼前。一步一景,透着骨子里的清朗。心随着空间沉静下来,现代高楼的天际线,在身后被悄悄抹去。
极具设计感的建筑空间,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:穿斗结构的建筑特色,结合中庭的汉白玉,讲述着彝族的文化与风貌——犀利勇敢的“鹰”后代彝人、崇尚火元素的彝族,节日热闹的气氛,通过浮雕和壁画,顿时变得栩栩如生,一一展示给来到这里的每个人。
这些镂空错落的墙体艺术、拐角处的山水植物造景,连廊处的花间小憩空间……取江南水院之灵动,借北方庭院之大气,基于东方意境的秉承与传承,历经日夜的淬炼和打磨,兑现品质承诺的同时,打造出可游赏、可静心、可栖居的东方人居美境。
待到夜幕降临,歌声缓缓响起。月形天井,搭配零星灯光,便将整个空间点亮,细微处,归于平和,归于沉静。庭院深深,肆意人生。行走其间,能强烈地感受到,民族风情、极简美学和中式禅意,这三种元素的完美融合,浸润着每个到来的人。
“笙歌归院落,灯火下楼台”,现代人的肆意洒脱和千百年诗中所描写的场景,在这里奇妙重合。这是东方美学与现代元素相遇后,相融,沉淀出的别样生命力。
常日里奔波于写字楼之间,被工作压到喘不过气,网络的触手可得,让人渐渐失去了交流的欲望和空间。在彝席之地,放慢脚步,放缓呼吸,生活藏于风景里,每一秒都变得很安心。
客房
客房集中在四合院的后院,仅造12间房,只为保证每间房都能做到度假的极致。原木的质感和纹路,呈现出极高的审美,抚摸的触感舒适。身处这样的房间,切实感受到“家是自己最后的岛屿”。晴时与三五知己园中煮茗畅谈,雨时闲卧纱窗下听雨打芭蕉,坐卧之间皆风景。慢下来,才见真生活。
餐饮
彝席之地的食材,主要来自物产富饶的大凉山,一年四季,新鲜不断档。除了精致的营养早餐,正餐主打“山珍”与“海味”,精心挑选的野生菌类、绿色有机食材,经过空运至北京,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度,河海鲜类食材,更是经过层层把关,保证鲜活,是真正的从山海,到餐桌。
艺术品一般的刺身拼盘,仙气十足;精致的河海鲜小火锅,热气腾腾。一人一锅,平分春色,满是自由舒畅的气息。特色锅底,秘制调料,甄选食材,海味珍馐——纯、鲜、香、辣,在中国,一顿酣畅淋漓的火锅,是最好的情感表达。
茶歇
不论是春暖花开,还是秋高气爽。每一个忙里偷闲的日子,都应该抽点时间,坐在院子里、露台上,吹风晒太阳,顺便喝个下午茶,又仙又美又惬意,这才是最要紧的事儿。
来彝席之地,与亲朋至爱,共同度过一段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。或者独自一人,享受难得的清净与安稳,听听街巷内老街坊见面的寒暄,看看小狗小猫悠闲的溜达,一切尽是胡同烟火气。
|